|
|
|
|
党建之窗---北京佳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文章编号:129 发布日期:2004/5/11 |
|
浅谈坚持执政为民 |
|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根本上也是为了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执政为民。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在实践中紧紧把握执政为民这个最根本的要求,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心全意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不折不扣地把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一、实践“三个代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利益的自觉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历史。为什么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我们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邓小平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强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些深刻论述,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宗旨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历史反复证明,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权都不可能摆脱这个规律的支配。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始终牢记我们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人民是我们党的血脉,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脱离了人民群众,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为人民谋利益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是衡量一个党员党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当前在一些地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存在矛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的党员干部淡化了对群众工作的认识,思想上淡忘了群众,行动上脱离了群众,与群众的感情疏远了,追逐名利、贪图享受的思想滋长起来。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漠不关心,或搞强迫命令,滥用职权,甚至以权压人、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或吃拿卡要,为政不廉,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些现象虽表现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却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大局的稳定。因此,要理顺群众情绪,化解干群矛盾,重塑干部形象,凝聚群众力量和智慧,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还不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存在一些矛盾。但只要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利益的自觉性,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把造福百姓作为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就一定能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二、实践“三个代表”,必须把大多数群众是否受益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坚持在发展经济中改善人民生活
我们干任何一件事,都有一个以什么为依据、以什么做标准的问题。江泽民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有决定性的因素”。着眼于大多数群众,是由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维护好群众长远利益的同时,我们还要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当前利益。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如果对群众的现实问题不解决、不处理,躲避群众,必将使我们党失去群众基础,同时这既与党的宗旨相违背,也不是干好工作、促进发展的办法。只有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把群众的积极性保护好,使之成为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从具体事情抓起,一件一件解决,一件一件落实,在求实效上下工夫,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要把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永恒主题,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重点,但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发展、增强实力。只有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为人民谋利益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群众的愿望才能变成现实。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勤政廉政,更要优政。优政就是要抓住发展不放松,在造福群众上创造业绩,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首要任务。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任职多年,江山未改,面貌依旧,群众生活不富裕,就必然会失去与群众的联系,失去民心。
三、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党风的根本好转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关系到党的形象和事业的成败。群众往往是从干部的作风来看我们党的形象的。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作风不正,必然会损害党的形象。实践“三个代表”,必须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及生活作风,真正做到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为人民谋利益是非常实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坚持高标准,做到尽心竭力、全心全意。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就会得过且过,无所用心,讲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是大事,一定要认真听、主动想、及时办。要干让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干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条件具备的要及时干,一时不具备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干。要通过我们的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群众的心中。
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战争年代,我们靠艰苦奋斗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样需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现在我们的物质财富还不很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还不很富裕,还有部分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下岗职工还比较多,农村还有一些困难户,对这部分群众,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找出路、渡难关,尽快使他们的生活有明显的改善。党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要贯彻党的宗旨,都要善解民意,善待百姓。职务越高责任越大,担子越重。领导干部尤其要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决不能贪图享乐、以权谋私,更不允许挥霍和侵吞人民创造的财富。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浪费人力物力,贻误事业,是一大祸害,也是一种腐败现象。究其根源是私心杂念在作怪。私心太重,就不可能为群众着想,就会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百姓心中有杆秤,是真为老百姓谋利益,还是摆花架子,群众感受最直接,评价最公平。对那些华而不实、做表面文章的干部,群众最反感。我们一定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发扬无私无畏的精神,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以工作的实绩和扎实的作风赢得群众。我们所干的事情与群众愿望越一致,群众的信任度就越高;与群众的心贴得越紧,群众的情绪就越顺。对领导干部来说最危险的就是听不到、听不进人民的声音。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因此,我们要经常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老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从而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使实践党的宗旨更有其针对性、实效性。 |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