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星期六
WebOffice
内部信箱
   
企 业 文 化
佳益文化建设目标
党建工作目标
佳益追求
爱心行动
党建园地
 
 
 
 

企业文化---北京佳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文章编号:7 发布日期:2005/3/24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这篇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对于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江泽民同志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要求。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始终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最根本的就是打破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坚持理论创新,同时加快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它各方面的创新。实践证明,面对国际国内的重大变化和崭新课题,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要求。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新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牢记党和国家新世纪的奋斗目标,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使我国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我们党80多年奋斗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江泽民同志这篇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着坚定着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一个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进一步兴起。我们一定要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的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按照 “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江泽民总书记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把文化提高到极端重要位置,表明文化不仅对社会生产力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而且还直接与党的先进性相联系,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重大问题。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为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痼疾提供了理论支持,从理论上、思想上为在新世纪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做了总动员。

一、文化对生产力具有阶段性的巨大制约能动作用

  江泽民总书记深刻指出: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被动挨打,是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和社会政治的腐朽。要改变生产力落后的局面,就必须通过革命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这段话论述得相当精辟,为我们全面深入理解 “三个代表”的涵义指引了方向。这要求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评价历史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从春秋时代开始至秦朝统一全国止,处于封建世袭时代,各诸侯以 “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方式世袭诸侯权位,秦始皇灭六国平天下后,废封建而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取消世袭制度,对地方官员采取选拔任用制。中国从此进入一个长达二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官僚社会。为了防止封建世袭的复辟,隋唐朝时期逐步建立健全科举选拔制度。这是中国行政管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贡献。

  然而,科举制度毕竟是一种形式,形式的先进并不能掩盖内容的落后、保守。 11世纪南宋朱熹理学的兴起,在政治上符合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后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在理论上为维护封建秩序提供了根据。因此,11世纪后的700多年里,科举考试以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为标准,理学在中国政治上层建筑中的至尊地位从此确定。

  理学是否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 ?答案应是否定的。理学作为一种保守的、内敛性的理论,其“三纲五常”等天理给中国历史进程烙上了难以磨灭的消极、因循守旧的印记,重农轻商、重义轻利、官尊民卑以及对妇女、青年的压制等文化土壤根本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成长,扼杀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农村金融信用体制不建立健全,逼得农民为了筹集简单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而被迫借高利贷。赔本的农民偿还债务的方法只有两条,要么继续借高利贷偿还债务,要么将土地抵押偿还债务。这样逐步形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无土无产者越来越多,饥民四处流浪,再加上天灾,最终爆发农民起义。农民起义的此起彼伏,沉重地打击和动摇了当政王朝的统治,使社会生产力严重倒退。

  而在同时期的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悄然兴起。由于城市手工工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文艺复兴运动打出人文主义这面大旗,反对中世纪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摆脱教会对于人们思想的束缚,打倒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文艺复兴运动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极大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对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说给予致命打击;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现,为地圆说提供了无可反驳的证据;伽俐略在数学物理方面的创新,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为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泽民总书记在《院士科普书系》的序言中指出: “中国古代科技有过辉煌的成果,但也有不足,主要是没有形成实验科学传统和完整的学科体系,科学技术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更缺乏通过科技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首先在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出现,而未能在中国出现。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吧。”

  由此可以认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生产力落后的原因归之于缺乏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归之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严重束缚。由于这种束缚力量之大、之广、之深,用传统经典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理论已经不能解释了。因为这种力量的源泉显然不是来自于反作用。

  应该说,传统经典唯物主义用于社会发展的基础阶段或原始阶段,因为人们只有解决温饱问题才能谈上层建设,在此阶段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明显受制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然而,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高原平台阶段,文化因素或地理、自然因素则起了更关键的决定作用。此时,生产力因素在这种高原平台阶段变化得相当缓慢。例如,经济的飞跃发展在西方也只是近一、二百年的历史,欧洲社会生产力受宗教神学的束缚,在漫长的中世纪里一直处于停滞、落后的状态;在中国也只是几十年的事情。文化的真正魅力在于:唐宋的繁华如过眼云烟,历经千年淘洗而流芳百世的只剩下唐诗宋词;而在欧洲,真正不朽的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毋庸置疑,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和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但文化对生产力则起着阶段性的巨大制约能动作用。由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江泽民总书记一再强调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我们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影响作用,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互动关系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质与内涵,从而科学地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最突出的内在本质就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是江泽民总书记在 1991年纪念建党70周年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精辟概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它与社会主义中级、高级阶段的文化特别是同共产主义文化相比,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价值原则和伦理道德要求的实现程度、层次和范围上又有较大差别。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须符合并反映我国现阶段的经验、政治状况及要求;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愿;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有利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价值理想的最终实现。这就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在本质。其中最突出的本质就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本质要求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树立把国家与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因此,我们要在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在本质和特征的基础上,构筑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框架体系。

三、按照 “三个代表”要求积极占领先进文化阵地

  改革开放以来, “四个多样化”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使得阵地问题进一步突出。“法轮功”事件严重暴露了我们在阵地问题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此,江泽民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当前的阵地建设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把阵地建设同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结合起来。在初级阶段,阵地建设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清除封建残余思想问题,另一个是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自由化思想。其中,束缚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阻力是封建残余思想。因为,封建残余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土壤,清除封建残余思想不仅任重道远,而且是当代中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第二,坚持把阵地掌握在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政党手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重要思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 “宣传舆论阵地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要把那些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定地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遵守政治纪律、熟悉业务的同志选进领导班子。”

  第三,最大限度地扩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一方面要确保和加强关键性阵地的建设,如报纸、刊物、广播、电视,这些阵地影响大、覆盖广、传播快,生动、形象、直观,是党的喉舌,是沟通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建设好这些关键性阵地,意义十分重大。

  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文化阵地建设的两大新课题:一是因特网文化问题,二是社区文化问题。必须指出的是,因特网阵地是目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比较混乱需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的阵地。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前沿阵地将是因特网阵地,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来自于因特网阵地。另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过去的 “单位人”已经变成了“社会人”,有的社区已经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这个新的阵地我们一定要去占领。

四、按照 “三个代表”要求正确处理文化领域内具有导向性的四大关系问题

  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继承和批判关系。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而重新开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小自耕农生产的自然经济为基础,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而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因此,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方针,他指出: “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

  江泽民总书记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特别强调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和鉴别资本主义文化成果。凡是一切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新思想、新科学、新文化,我们都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同时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消极腐朽东西对我们的侵蚀。

  二是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主旋律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反映。江泽民总书记曾把主旋律精辟地概括为 “四个一切”,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我们唱响主旋律,就是要大力倡导和发展主旋律文化,自觉地摒弃那些腐朽、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发挥好先进文化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

  同时,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有着鲜明的特征,一是多样性,二是发展性,三是自主选择性。适应这一特点,满足人民群众这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文艺作品的教育、审美、愉悦等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从总体上来说,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因此只有着眼于 “提高”,才能真正地“满足”,而摈弃“提高”的“满足”,势必流于迎合和媚俗,抑或热闹一时,但终归“媚久必厌”,烟消云散。

  三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艺术事业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公益事业,因此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同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愈益紧密,经济效益好,有利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

     四是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首先要正确鉴别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既不能将学术问题上纲上线到政治问题,也不能将政治问题淡化为学术问题。对待学术问题,应提倡不同流派、风格的自由发展,各种艺术见解的平等争鸣。对事关政治方向、事关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分清是非,理直气壮,毫不含糊。

『关闭窗口』

                                                                                                      
  北京佳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JYECC.Inc. All Rights Reserved.